如果你20多歲,請看看這18條建議
最好的年齡是20多歲,次佳的年齡是現在。
一個支點的生活,註定是脆弱的。
工作不順,就覺得人生沒意義。
感情破裂,就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。
別人一句話,就能摧毀整天的心情。
你的人生只靠單一的支撐在運轉時, 你不可能穩。
因為你沒有分散風險,也沒有多維的養分。
生活支點越多,能量分布越均衡。
穩定的內核 = 足夠多的生活重心, 讓任何一處出現裂縫時,你仍有別的地方可以承載你。
• 你有工作,也有興趣
• 你有朋友,也有一個人獨處的世界
• 你有輸出的渠道,也有回饋自我的節奏
這些支點讓你在任何風浪中都不會一擊即潰。
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,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,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。
—尼采
內核穩的人,他們過著規律有節制的生活。
他們有工作失敗的經驗,也有轉彎的能力。
有情感的起伏,也有療癒自己的方法。
有孤獨的時候,也有能對話的靜默空間。
如果你也像我曾經有一段時間一樣整日渾渾噩噩得過且過,想成為超級個體,但因為受限於時間、精力、心力等因素,蹉跎了一年一事無成,那你不妨看看這18條建議:
1. 找個安靜的地方狠狠藏。每天拿出1小時瘋狂學習演講、寫作、銷售、創作,持續閱讀,重構自己。
學會拒絕,拒絕他人請求,拒絕自我懷疑,拒絕壞習慣,拒絕干擾,拒絕多工處理,拒絕低槓桿行動。
學會爭取,把那80%的時間,投資在能帶來80%成果的20%事情上。
學會無視他人的無謂評價。
6到12個月的試錯練習後,你足以打造出一人公司,95%的人早已停下來了。
你只需要每天1小時,徹底過理想生活。
找個安靜的地方待在那裡,確保無手機,無社交,無幹擾。
只需每日1小時,1年就能累積驚人的365小時成長紅利。
執行力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慢下來學會失敗。
大多數人太快想看到成果,卻太慢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失敗。
我們都以為理想人生是靠裸辭創業、自由職業者、斜槓族、數位遊牧。
但真相僅僅是你實際動手去創造的那一小時。
如果你不替自己設計一套生活系統,這個社會早就替你設計好了。
2. 把問題寫下來,正視你的焦慮源頭,才有機會拆解它。逃避情緒,只會讓它越來越強大。
內耗的人都有一個特點:想的太多,做的太少。
不要再困在自己的思緒裡。
焦慮、內耗和自我懷疑註定是無止境的消耗。
按下暫停鍵可以改變一切。
抽離喧囂,瘋狂專注於自己。、
最重要的是休息。
保持冷靜。先行動。簡化一切。
強者活在事情裡,弱者活在情緒裡。
學會限制思考時間,給自己設定一個思考時限,例如10分鐘內做出決定。
限制讓人專注,反覆讓人疲憊。
3. 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 = 停止內耗。覺醒就是選擇活出自己的道路。
25-35歲,最容易陷入焦慮與內耗的年紀。
總覺得時間不夠,未來充滿不確定性。
想要活得清醒而穩定,關鍵在於建立一套能讓身心同步成長的日常系統。
先設定明確的目標,並透過每日反思、寫日記、冥想與深呼吸來保持覺知與專注。
制定日常計劃、練習時間管理、限制社交媒體與多任務處理,讓注意力回歸當下。
你需要兩個習慣:瘋狂學習,瘋狂行動。每天照計劃走,出問題就優化流程,不停修、不停試。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:規律作息、運動、均衡飲食,並給自己適當休息與放鬆。
設定邊界,遠離有毒的人,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人事物。同時多與他人交流、保持幽默感,讓人際關係成為支持而非負擔。
用創作修行、挑戰負面思維、學習新技能與課程,讓成長成為快樂的來源。
親近自然、練習感恩、接受不完美,讓心靈回到平衡與自由。
4. 你完全可以用一年的時間變強。執行力才是拉開人與人差距的關鍵。
人很擅長提前給自己預設困難,還沒開始就墮落在搖籃裡。
你其實只需12個月的持續性投入,就足以改變你的人生。
想要提升自律與專注,先從「了解你的為什麼」開始。
明白你真正想要的生活,寫下行動的理由,讓它成為推動你前進的燃料。
接著,列出3至5個最重要的目標,為每個任務設定明確的截止時間,讓行動先於感受。
把一天分成早、中、晚三個時段,每段專注完成一件事,再給自己小獎勵。
遠離低質內容、閱讀冥想、從錯誤中學習、在困境中保持積極,同時重塑環境,移除誘惑、獎勵專注、以好習慣取代壞習慣。
如果你能清楚方向、聚焦少數、管理時間與心智,你就能在誘惑橫行的時代裡,穩定地走在自己的軌道上。
5. 自控力差的人,請停止過度思考。陷入焦慮和懊惱,是唯一浪費生命的方式。
如果你生活正陷入長期擺爛,迷惘和焦慮的話,一定要要重啟正向循環。
重啟正向人生最快的方式:早起、呼吸、思考、閱讀、寫作、運動、冥想、學習、日記、戒癮、創作、反省、感恩、計劃、正念、放鬆、適應、利他、靜心、極簡、熱愛。
重新學會怎麼思考、怎麼感受。
勇敢承認自己其實沒有那麼好。慢慢來、不著急。不過度投入、不綁死結果。太想得到的,反而失去得快。太用力的關係,容易走樣、走偏、走散。做對的事,不需衝刺,靠的是耐力與心力。
精神內耗常來自無止盡的思考。
把問題寫下來,正視你的焦慮源頭,才有機會拆解它。
給自己設定一個思考時限,10分鐘內做出決定,整個人會更輕鬆。
6. 建議大家不要反覆咀嚼那些不舒服的人事物。不再用力走向任何人,不再拼命去理解、去挽回、去證明。
你本來就有很大的能力就是慢、靜。安靜地打磨自己的一技之長。
學會看見自己,改變才開始發生。
不多話。不必炫耀。不輕易爭辯。不要投射。不要提前焦慮。不要思考別人。
不反芻,是高維度的自我保護。
內耗來自我們在腦中不斷重播的思緒。
事件發生一次,但你讓它活了一百次。
選擇停止它,就是奪回主導權。
越想解釋他人、越試圖理解對方的動機,你就越被困在別人的系統裡。
要穩住自己,就要建立作息、節奏、專屬的安靜時段,讓外界的混亂進不來。
注意力是一種貨幣,它流向哪裡,人生就在哪裡生長。
別再為過去充值,把能量投資在當下的輸出、學習與創造裡。
7. 建議大家都去寫未來日記。人一定要頻繁且大量的記錄自己!
在日記裡,人好像比較擅長記錄痛苦。
但顯化日記完全不是這樣,你得意識到自己一直被豐盛包圍著。
永遠要相信顯化的力量。
一定要敢於幻想你想要的生活和想成為的人。
之所以想要,是因為你未來已經擁有。
你想做某事的時候,整個宇宙都會來幫你。
宇宙在乎的是: 你把自己假設成誰。
先感謝已經擁有的。 因為頻率會自動複製自己。
描述未來顯化的核心是成為能承載它的人。
很多人之所以沒有能量, 是因為他們每天在切換信念。
只選一個信念,瘋狂重複, 讓它霸佔你的語言、潛意識、環境、牆壁、日記、夢境。直到變成事實。
你的現實開始重排,去反射這個信念。
最後,你觸發現實,成為現實,超越現實。
8. 能量永遠大於能力。能量一旦充足,所有狀態都會改變。
你敢跟宇宙要,宇宙就敢給。宇宙只會精準反射你所相信的。
我們的一切念頭、言語與行為,最終回到我們自己身上。
善的念頭不會立刻開花結果,但它在無形中積累力量。
惡的念頭也許一時無害,卻在暗處埋下隱患。
因果是最公平的回應。
思想、情緒、身體,甚至靈魂,都在不同頻率中振動。
低頻的恐懼、憤怒,會吸引相似的低頻事件。
高頻的喜悅、感恩,會讓相應的能量靠近。
這是能量的同頻共振。 你若想改變外在,就先調整內在的振動。
沒有絕對的失敗,只有與某種期望的差距。相對讓我們看見意義。
正是因為痛苦,我們才理解幸福。正是因為失敗,我們才懂得成功的可貴。
你專注於匱乏,你吸引的是更多的缺失。
你專注於富足,你自然遇見更多的資源。
痛苦與快樂,失敗與成功,黑暗與光明。 看似相反,其實同根而生。
沒有絕望,就沒有希望。
開始接受困境,因為你知道:它的另一面,就是機會。
你的行為會影響他人,他人的選擇也會迴響在你身上。
你是整體中的一個節點。
你如何對待他人,就是如何對待自己。
9. 人生建議:永遠不要等。不要過分關注任何人,成為你自己,比任何都重要。
人生沒有最晚的開始,今天是新生的啟航。
一個人進步最快的方式 = 成為超級個體。
每天1小時,普通人也能顯化出驚人的成長紅利。
你每天只做3件努力。知行合一的努力。活在當下的努力。明心見性的努力。
停止無謂比較,放下觀點,抓住價值觀。
別把你是誰,綁死在一個觀點上。
定義你的是你選擇堅守的價值。
結果只是一次,過程才是常態。
遺憾只來自沒做的事,別逃避苦日子,用力活在低潮裡,才能配得上未來的高光時刻。
少刷短影音,多研成功路徑。
你的注意力在哪裡,你的命運就會走向哪裡。
10. 先學會控制多巴胺的衝動。比任何健身、冥想、飲食技巧都更有效。
我們的大腦被即時回報馴化,失去了對深層價值的感受力。
你必須有意識地拔掉那些無意義的插頭,暫時離開負面新聞、遊戲、短視頻。
讓神經重新對「慢」產生敏感。
閱讀、運動、深度工作、冥想,這些低刺激活動,才會讓大腦重新學會滿足的節奏。
完成挑戰、實現目標、累積價值,那才是能長久支撐人生的快感來源。
被多巴胺控制的人,是被環境馴化的動物。
能控制多巴胺的人,才是真正的創造者。
把刺激從「被動消耗」轉為「主動創造」。
把時間從「滑手機」轉為「創建價值」。
深度工作時釋放的專注,比任何短暫的娛樂更令人沉醉。
11. 人在迷茫時該做什麼?別在開始前就困在迷茫裡,花半小時的時間,好好理清自己。
問題在於你從未真正探索過自己想要什麼。
人生,如果找不到方向,那就走向自己。
只要你不混亂,你的時間永遠夠。
請大膽的往前走。
人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,就一定能實現。
找一個安靜的空間,閉上眼睛,想像你的理想人生畫面。
寫下所有你想要的,忽略別人的期待,只專注於你的內心渴望。
運用 Ikigai 探索你的方向。由四個圓圈交疊組成:
你熱愛的
你擅長的
世界需要的
你能獲得報酬的
12. 盡量去規律有節制的生活。擺爛太久,天賦是會被收走的。弱者在壓力下崩潰,強者把壓力轉化為產出。
規律作息就是精神的解藥。
混亂是從手機開始。
短影音、熬夜、無止盡的滑動, 把你的大腦劫持,偷走了專注與清醒。
越分心,越空虛,越需要更多外在刺激。
短影音與熬夜讓你在不知不覺中,輸給了自己的習慣。
如果你能早睡早起: 你的思緒能深入,你的情緒能柔軟, 你的人生能進入正循環。
自由是你能決定什麼時候休息、醒來、專注。
技能才是你真正的籌碼這個世界只在乎一件事:你能帶來什麼價值。
價值的形式就是技能。 能被兌換、能被放大、能讓別人非找你不可的技能。
沒有技能,所有的自律與作息,只是健康版的自我安慰。
有了技能,你才能把清醒的腦,轉換成資源和選擇權。
文案寫作、銷售、行銷、自動化、創作、影片。 這些就是現代戰場上的武器。
你不會靠知道成為專家,你只能靠不斷產出變成專家。
環境才是真正的作業系統長期來看,環境永遠會擊敗意志力。
你永遠不會超越環境的水準,只會沉降到它的水平。
所有的轉變都從心智開始你所看見的世界是心智的投影。
大腦只是硬體,它能翻找過去、重組資料, 卻看不到未來。
依靠它,你只會重演舊劇本。
改寫信念,現實就會跟著改寫。
13. 專注力低的人,不要看與自己無關的信息,把時間和精力都專注在自己身上。
算法時代,真正的自由是注意力自由。
放下手機,保護你寶貴的注意力。
滑動、通知、短影音,這些訊號一點一滴,讓我們在雜訊中失去坐標。
你感到疲憊,是因為輸入太多,思考太少。
深度思考變得困難,無聊就會焦慮,反復靠螢幕獲得存在感,這一切都是你被科技使用的現象。
我們的大腦仍渴望:秩序、靜默、節奏、深度。
但我們給它的只有:刺激、干擾、碎片、噪音。
每天固定創作時段,練習深度學習,讓大腦重啟秩序。
越追求快感,越感覺空虛。越想靠多工解焦慮,越無法深入任何事。要跳脫,靠系統。
每週至少一次,走入自然,獨處至少一小時。讓你重新呼吸,重新連結,重新感受什麼是真正重要的。
14. 目標為你的生活提供方向。沒有目標,你不會知道該專注於什麼。導致沒有效率和分心問題。明確目標能帶給你專注,清晰,能量,紀律,動力。
目標靠的是觀察出來的。
我們會花時間、金錢與精力在我們在乎的事上。
不要從空想開始,從現實的紀錄反推你真正的熱情在哪。
問自己幾個問題:
• 你的 YouTube 演算法都推薦什麼?
• 你讀的書都圍繞什麼主題?
• 你會花錢買哪種線上課程?
• 你最喜歡跟人聊的話題是什麼?
這些行為紀錄是你潛意識已經做出的選擇。
15. 你焦慮了一生,其實沒有意義。你其實只需跳過情緒直接做事,就會突然覺得人生很輕鬆。
任何事情跳過情緒這一環節。
費斯汀格法則:生活中的10%由無法掌控的事件構成,而另外90%取決於我們如何反應。
慢慢來、不著急。不過度投入、不綁死結果。
太想得到的,反而失去得快。
太用力的關係,容易走樣、走偏、走散。
做對的事,不需衝刺,靠的是耐力與心力。
生活中,10%是事件,90%是你的反應。活得好的關鍵,從來不是外在的事情。
假如你告訴自己「今天心情不好,不想開始」,你已經把力量交給了情緒。
行動從來不需要依賴心情,該做的就去做。
你越專注於情緒,越會陷入內耗。
你越專注於行動,越能讓情緒自動淡去。
只有跳出情緒,才能看清事情的本來樣子。
16. 決定做什麼,就認認真真的去做,別糊弄自己,不要沉迷幻想,開始行動就贏了大多數人。
把人生當成一場策略遊戲來看。
我總是用遊戲的角度在設計我的人生和事業。
遊戲有明確的終點,有清楚的規則,有可升級的角色,有可以重來的任務。
如果你沒有一個終點,那你每天的行動就是隨機事件的反應。
你需要設定一個長期目標。這個目標會給你專注,清晰,能量,紀律,和動機。
你可以在路上調整目標,但不能沒有方向就出發。
有了目標,下一步就是開練。
你需要兩個習慣:瘋狂學習,瘋狂行動。
直接寫下你接下來一週的行動計畫:
• 早上要做什麼
• 專注時段的核心任務
• 零散任務處理時間
• 晚上要怎麼複盤
每天照計劃走,出問題就優化流程,不停修、不停試。
17. 一旦進入心流,你會找到熱情,駕馭焦慮,征服挑戰。
心流是一種自律的愉悅。
心流的過程就是你專注到思想消失、時間消失,只剩下當下的創造力。
用專注取代分心,用系統取代重複,用創造取代忙碌。
早晨心流 → 創作、建造
午後心流 → 學習、吸收
夜晚心流 → 反思、冥想
若任務不流動,就調整它直到流動。
高效就是做那些讓你進入心流的事。
18.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銷聲匿跡。不要讓人知道你的狀態,找個安靜的地方狠狠藏,悄悄提升自己,專注自己。
一個人進入上升期的徵兆:銷聲匿跡。
這會是你的自救方式,也是成長最狠的方式。
用時間換回能量給自己幾天,甚至幾週。
睡過頭沒關係,吃得簡單也可以,解脫於社交你在慢慢讓神經系統解除警戒。
允許情緒浮現。
停止瀏覽不良內容。閱讀書籍並冥想來平靜心靈。
從錯誤中學習,不要害怕犯錯。即使在困難時期也保持積極強大的心智能幫助你保持紀律。
不要再看第11本書,逼自己教一次, 把你看到的、學到的、想通的,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。
演講、寫作、銷售、創作,這些軟實力,是你向上突破的關鍵槓桿。
今天就聊到這,希望對你有極大的幫助。如果你錯過這個歲數,一樣還來得及,因為榮哥說:「人生從40歲才開始。在此之前,你只是在做研究。」
P.S. 如果你面對著靈感枯竭,需要建立素材庫來推動自己,我非常建議你使用創作模板: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