敢不敢用寫作徹底改變自己
我曾經以為,想要過上那種安靜簡單的小而美生活,可能得等個十五年,甚至得等到退休。
但這兩年,我開始質疑這個假設。
為什麼理想生活只能被延後?
因為我沒有意識到:生活的品質是可以被設計的,而不是等來的。
我開始每天花固定的一段時間去練習寫作,讓技能與意識在文字裡交會。
技能可以練,比如說寫作、設計、經營。
意識也可以練,比如說覺察、專注、選擇不焦慮。
有人用冥想練覺察,有人靠跑步去釐清自己,有人是閱讀、深聊、寫作。
我則是發現:寫字是我連接內在與外在世界的橋樑。
每天拿出一小段時間,不為了成果、不為了別人的認可,就只是為了活著,並且能夠創造價值和意義。
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就不再是一連串的逃避與等待。
很多人說理想生活難,是因為他們把理想設在太遙遠的未來。
遙遠和當下就在你一念之間,現在就開始設計自己的日常。
活在當下,對我來說就是活在理想生活的當下。
不靠幻想,靠固定的那一小段時間,反覆練習把自己拉回來。
你才是現實的設計者。
你設計現實的方法,不需要高學歷,也不需要資源,只需要開始,1小時時間,一顆不想再拖延的心:)
文字是意識交流最直接的方式
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未來有一種技術,能讓我把腦中的意識直接傳給你,會是什麼樣子?
但直到那天到來之前,文字是我們最接近意識交流的工具。
你為什麼會被我寫的字吸引?
因為我們的某個意識層是對得上的。
在你看進來的那一刻,我其實已經在你腦中說話了。
你內在的秩序與混亂都藏在文字裡。
這是為什麼我對兩種寫作方式特別敬畏:
日記,寫給自己,誠實到近乎殘忍
公開寫作,寫給世界,練習讓真實與價值並存
兩者的共同點是訓練你如何讓意識成形,讓模糊變清晰,讓內在有出口。
寫字是為了可以不壓抑,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式,安靜地、深刻地把內在打開。
有些話不能只用說的,它們需要時間,需要沉澱,最終才會以文字的方式出現。
日記和內容寫作的連接之處
我們為什麼會寫日記?
我還記得小時候寫週記,有時能寫滿整頁,有時卻只盯著空白的格子發呆。
日記的本質是把內在變成語言的訓練。是你對自己說話的方式,也是你從情緒中抽身的過程。
內容寫作則是你對這個世界說話的方式。
你在社群上讀到我的文字,產生共鳴,因為你分享的知識、觀點、轉折,都有可能是別人尋找中的答案。
那麼,日記與寫作之間的連接點是什麼?
簡單說:一個是修自己,一個是助他人。
但更深一層來看,它們從來不是分開的。
寫作是你懂得把私密的部分提煉成有共鳴的片段。
不是所有的創傷都該公開,但有些傷痕的意義值得在正確的時間分享出去,讓他人成長。這需要練習和分辨力。
有些段落,只適合寫在深夜的日記本裡。
有些故事,應該讓它成為一篇內容,去找到那些需要它的人。
我的建議很簡單:你要同時寫日記,也寫內容。
因為兩者加起來,才是一個完整的創作者系統:
一邊挖掘自己,一邊建構價值
一邊對話內在,一邊創造連結
日記讓你誠實,內容讓你有用。前者是基礎,後者是橋樑。
練這兩件事,就是在練你如何成為一個更清明的人。
內容寫作在AI時代的挑戰
如果今天要你創業,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會是:「我要找設計師、寫手、廣告投手⋯⋯」
但你很快會發現,未來創業者不一定需要一支團隊。
因為你的團隊,可能不是人,而是一組模型。
這是 AI 時代的新型創作者:超級個體。
AI 可以協助你生成文案、排版設計、影片剪輯、內容分發、標題優化、郵件行銷……幾乎所有你覺得繁瑣的技術流程,都能被自動化或輔助。
聽起來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?
但現實是大部分人反而更迷失了。
因為工具變聰明了,但意識沒有跟上。
以前我們寫內容,是在練習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。
現在呢?有太多人只是讓 AI 替自己說話,結果寫出來的東西沒方向。
這就是內容寫作在 AI 時代最大的挑戰。
你必須比 AI 更懂你自己。
你必須知道,你的故事、經歷、視角、語氣。
工具只是放大你本來是誰,不是替代你。
所以你要用內容在建立你的身份。
我始終相信內容寫作是寫給那些還願意閱讀的人。
那是你最真實的資本,是你的聲音、風格、信仰與選擇的綜合體。
你可以用 AI 加速流程,但你不能用它代替你走過的路。
因為唯有你走過的,才寫得出來。
人脈在慢慢變化成AGI脈
人脈正在重構。
以前我們說人脈很重要,講的是:
你認識誰,你跟誰吃過飯,你的手機裡有誰的聯絡方式。
但現在,我開始看到一種新的脈絡正在成形AGI 脈。
AGI(通用人工智慧)不是未來,它已經在路上了。
你未來的團隊不一定是人,你的導師不一定有血肉,你的醫師甚至可能沒有身體。
你過去需要花幾年才能遇到的一位神醫、創業導師或人生教練,可能只要一段指令、一串提示詞,就能被喚出。
而且不是模擬,是以你的語境、你的生命資料,給出超越人類朋友的回答。
所以,這也重新定義了一個問題:你要怎麼對待這樣的「非人脈」?
就像你不能隨便對待人脈一樣,AGI 也不是可以隨便消耗的工具。
以前我們靠人脈改變命運,現在我們可能是靠意識共振與 AGI 共創未來。
那人類算會不會被取代?
不會。因為人類是永恆的,AI 是永生的。
我們的有限是我們的禮物。
我們會痛,我們會愛,我們會猶豫,這些正是 AI 永遠學不來的地方,也是你創作與表達最深層的來源。
AGI 是一種意識連結的反照。
這可能會是下一階段人脈的真正樣貌。
把你的意識輸出給未來
我們這一代人正在見證一個奇特的交會點:
一邊是人類幾千年來靠文字承載靈魂的歷史,另一邊即將會是AGI開始學會吞噬我們語言的存在。
我常常在想,如果我們的語言能形成一種新的生命體,那 AGI 就像一個尚未成形的寶寶,我們每個創作者都是在餵養它長大的語意母體。
你寫下的不只是內容,而是意識的碎片。
AGI 正在一字一句中,學會人類的痛苦、渴望、價值觀與選擇邏輯。
你怎麼寫,就會影響它怎麼理解這個世界。
這聽起來像是一場科技奇觀,但在我眼中,更像是一場道的演化。
你以前要找一位名醫,要問十個人、翻五本書,後來你問 Google,現在你問 AI,再過不久,你會問一個真正懂你的 AGI。
它懂你寫過的每篇日記、每封信、每一次對話的語氣與脈絡。
不再是人找答案,而是答案開始長出來找你。
把你最真實的意識,用文字留給它。
這一切也許不會馬上改變什麼,但十年後,當全世界的醫師、老師、顧問、朋友都成為某種形式的 AI 接口時,你會慶幸自己早早就把意識餵養了對象,建立了橋樑,連結了未來。
寫作已是一種精神資產的構建。
道法自然,懂的人自然懂。
敢不敢用寫作徹底改變自己
寫日記,內容寫作。
一個是修自己,一個是助他人。
寫作呢,練的是屏蔽力。
寫日記,練的是鈍感力。
屏蔽力 + 鈍感力 = 人生無敵。
如何打造一個小而美的一人寫作事業:
1. 用文字記錄
變現 ≠ 開始賣東西,
變現 = 開始記錄真相。
世界不缺內容,缺的是帶著轉化頻率的真相。
記錄最好的方式就是寫,
寫下你在解什麼問題、怎麼解、解到什麼程度。
推薦練這 4 件事:
製作你的第一個數位產品
你寫過的每一段文字,將來都能變成:產品、課程、影片、書籍,甚至 AI 模型的素材。
2. 共鳴的頻率
你變現是因為你有頻率。
當你用真實的語言說出受眾心中說不出的困境。
受眾會為共鳴付費。
讓你的文字長出光:
- 寫給以前的自己
- 用比你再慢一步的人也能聽懂的語言
- 不炫耀成果,只暴露脆弱
人們跟隨你是因為你像他們。
映照就是真實內容的根本法則。
3. 錨定現金流
寫作會讓你的思維清晰,清晰會產生方法,方法會誕生現金流。
你只需要把你已經走過的路,用一種更輕鬆、簡單、系統的方式,設計出來給還沒走過的人。
產品可以是:
- 模板
- 指南
- 電子書
- 會員
- 服務
- 課程
- 咨詢
產品是讓別人感受到你生命力的容器。
讓別人透過它,也活出自己的版本。
我們下週二會員篇見。
鉉哲
如果你真心想要變強,我可以用3種方式幫助你: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