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級個體

超級個體

指南:一個幫助我持續深度思考的方法

如何將知識內化

Steve Koh 許鉉哲's avatar
Steve Koh 許鉉哲
Oct 21, 2025
∙ Paid

最近,我翻回我的書庫裡面早期讀的書,發覺自己對過去讀上百本的書幾乎印象模糊。

我再翻回我記錄過的一切。

原來變強不能只是讀書而已。

為什麼學了那麼多,卻沒有變得更清晰?

為什麼懂得越多,反而越空洞?

我開始記錄探討原因。

寫著寫著,我開始連結:把書裡的句子、課堂的啟發、生活的細節串起來。

那些原本散亂的知識,在紙上慢慢長出結構。

我開始觀察自己的變化,我看見了另一層現實。

我們以為的想法,很多時候根本不是自己的。

演算法比我們更了解我們。

它不斷放大你停留久的東西,讓你以為那是喜好。

你的選擇、品味、甚至價值觀,全都被塑形。

我問自己:

「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?」

「這是出於真實的渴望,還是外界的投射?」

失去思考力的人,會連為何而活都由他人定義。

後來,我發現自己曾陷入一種沒有方向的忙碌。

每天都在行動,但沒有框架,沒有思路。

就像原地繞圈,越跑越累,卻沒有前進。

我開始練習慢下來,專注更有意識的行動。

深度思考讓我開始建立長期視角。

我學會用十年、二十年的尺度,看待今天的決定。

不再被單一事件牽著走,不再因一次失敗就全盤否定,也不再因一次機會就盲目投入。

思考讓我從補漏洞變成設計系統。

記錄,讓我重新學會思考。

思考,讓我重新學會生活。

如果你擁有類似以上問題,那麼今天我會分享:

  1. 為什麼我們需要深度思考

  2. AI時代的思考危機

  3. 從知識焦慮到內化力

  4. 書寫思考法:讓思緒開始流動,焦慮就會沉澱

  5. 深度思考的五個維度

  6. 思考力的外化:從內化到創造

你需要的是一套能讓知識變成你自己的系統。

好的,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。

This post is for paid subscribers

Already a paid subscriber? Sign in
© 2025 Steve Koh 許鉉哲
Privacy ∙ Terms ∙ Collection notice
Start your SubstackGet the app
Substack is the home for great cultu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