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書:為什麼《道德經》中沒有努力這個概念?
用更高維的智慧,看懂「道」與「無為」背後的行動哲學
我們過度努力了,卻離自己越來越遠。
這是一篇寫給所有高敏感、高績效、內心充滿不安的人的迷你電子書。
我以前一直覺得我不夠好,所以要很努力賺錢,最後越努力越焦慮,越追求越空虛,越行動越沒有方向,要用精神貨幣來為我的努力付費。
我希望我以前就可以看到這本書,並提煉在心智和創作。
看了這兩篇文章,努力到底存不存在?
《道德經》早在兩千多年前,就已經給出了答案。
目錄:
(上篇)
我們為何如此迷信努力?誰創造的概念?
「無為而無不為」是什麼意思?
為什麼《道德經》從不提「努力」?
「自然之道」如何引導人行動?
努力是控制的產物,「道」是順流的智慧
無為與現代行動:懶惰?還是更高效的存在?
真正的強者,是懂得反向行走的智者
活在「道」中,是一種怎樣的體驗?
真正的超級個體是與天地協作
現代社會的努力迷思與精神內耗
(下篇)
把行動力還給覺知:東方行動觀的革命
老子如何看待成就、結果與成功?
精神自律 = 回歸
陰陽、虛實、柔弱:讓你行動不費力的底層邏輯
「道法自然」與現代創業、創作的實踐方式
如何從「自我中心」走向「天地合一」?
無為不是不為,而是更聰明的為
道不是逃避,而是從源頭重新設計行動
當你內在不再努力,外在才會流動
1. 我們為何如此迷信努力?誰創造的概念?
努力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信仰。
你從小就被教導:努力讀書、努力工作、努力證明自己。 但很少有人問:努力這件事,是否真的有效?
努力的本質,是一種信念:
我與世界是分離的
我現在的樣子不夠好
我必須不斷做、做、做,才能得到我想要的
這是一種信念,也是一種深層焦慮。
但《道德經》告訴我們:「反者,道之動;弱者,道之用。」
你越是試圖控制人生,人生越是反抗你。
如果我們回顧歷史,就會發現:努力這個概念,其實是一種文化建構。
它不是自然的,而是制度化的。
農業社會強調勞作,工業社會強調效率,資本社會強調增長。
於是「努力」變成了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徑。
但老子所處的世界,沒有這些結構。
那是一個以自然節奏為主的世界。
他觀察山水流動、日月更迭、花草生滅,發現: 自然從不努力,卻完成了一切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