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書(下篇):道法自然與現代創業的實踐方式
在這個過度焦慮、極度用力的時代,用「道」重新定義行動。
作為一個創作者,我也曾在追趕目標的路上精疲力竭,試圖用排程、意志力、各種西方生產力工具來優化自己。
但我發現,再多的效率技巧,若沒有一個內在穩定的秩序作為支點,我只是在更有效率地迷失自己。
直到我重新回到東方的智慧。
我開始深入閱讀《道德經》,並且反覆實驗將其中的思想應用於我的創作節奏、行動方式、決策準則,甚至是我面對焦慮、無力、卡關時的處理方式。
我逐漸發現行動本身不需要被放棄,但它必須被重新定義。
看了書的上篇,相信你已知道為何《道德經》中沒有努力這個概念了。
如果你曾經厭倦了逼自己前進、曾在某個夜晚懷疑人生節奏是否真的合理,那麼這本書是寫給你的。
目錄:
(上篇)
我們為何如此迷信努力?誰創造的概念?
「無為而無不為」是什麼意思?
為什麼《道德經》從不提「努力」?
「自然之道」如何引導人行動?
努力是控制的產物,「道」是順流的智慧
無為與現代行動:懶惰?還是更高效的存在?
真正的強者,是懂得反向行走的智者
活在「道」中,是一種怎樣的體驗?
真正的超級個體是與天地協作
現代社會的努力迷思與精神內耗
(下篇)
把行動力還給覺知:東方行動觀的革命
老子如何看待成就、結果與成功?
精神自律 = 回歸
陰陽、虛實、柔弱:讓你行動不費力的底層邏輯
「道法自然」與現代創業、創作的實踐方式
如何從「自我中心」走向「天地合一」?
無為不是不為,而是更聰明的為
道不是逃避,而是從源頭重新設計行動
當你內在不再努力,外在才會流動
11. 把行動力還給覺知:東方行動觀的革命
現代人談行動力,多半指的是執行速度與堅持力。
但《道德經》給我們的是更深的覺知。
所謂覺知式行動,就是在每一次動手之前,先靜心觀照自己內在的動機、當下的時機與外部的環境。
這種行動不靠衝動、不憑推力、不追數字,靠的是以內外合一為核心原則。
老子說:「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。」「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」
行動力真正的革命,是從頭腦轉向道感,一種深層的對節奏與真相的知覺。
讓我們來看三個實踐者的例子:
作家不逼自己每天寫一萬字,每天進入一段無干擾的寂靜時光,在靜中觀想、在空中落字。 有時候一小時只寫一段,但每句話都含有靈魂。
療癒師不急著幫助每一位個案快速痊癒,選擇陪對方待在痛中不逃避,用陪伴代替指導,用聆聽代替干預。 結果反而更深刻、更持久。
禪修者坐禪是為了清理頭腦中的干擾,重新與本心對齊。 禪坐是一種還原。


